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 NCU HAKKA COLLEGE E-PAPER 第346期 2020/04/01 出刊/ 半月刊

 

 

疫情席捲全球,擔心的除了疫情本身還有不友善

【文、圖∕樓和念∕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】

 



  3/11號,以色列成為全世界第一個禁止全球旅客入境的國家

  因為學制的關係,學期分成兩個部分,一個是正式上課時間,一個是期末考、期末報告期,學期結束、考季正要開始,圖書館24小時全天候開放,好處是學生有更完整的時間可以把知識融會貫通,壞處是大多數的以色列大學生其實是沒有寒假的。因為明訂的寒假,實際上每天都往圖書館跑,壓力比平日更大。幸運如我,三月初剛寫完最後一份期末報告,趕在下個學期開始之前,還有大約五天的空擋,「終於可以好好放鬆了!」很興奮地和奧地利朋友計畫一起到約旦的紅海浮淺、在沙漠和貝都因人一起晚餐、參觀Petra!

  三月初,以色列禁止全球旅客入境的前幾天,可想而知以色列的狀況也不太明朗,台灣雖然沒有被名列在禁止入境的名單上,也一直在觀察名單中(註一),一方面想我在這有學校、有住所,甚至有學生簽證,他們的官方還能禁止我入境嗎?但另一方面,本來就鐵腕的入境政策,面對疫情以色列政府只會更嚴格,跟朋友討論之後還是拿不定主意,因此在出發的當天早上,還特地打電話到駐以色列在台辦事處詢問,辦事處的立場當然不建議我們出國,「如果真的發生什麼事,辦事處那邊能夠幫我們什麼忙嗎?」「基本上是,沒有的。」畢竟要不要接受外國人入境,是政府的伸張主權的範圍之一,也許有協商空間,但有必要為了出去玩鬧出一樁國際救援嗎?奧地利朋友們決定衝一發,而擔心沒辦法趕回來開學的我,只好飲恨跟他們說再見。

  與此同時,義大利的疫情超速失控,以色列政府在10號晚上臨時宣布,義大利之外,瑞士、西班牙、奧地利等等的周邊國家也全數列在禁止進入的名單上,「叮咚!」手機跳出一則訊息,「嘿你當初沒有決定跟我們一起來是對的,兩天後我們要被拒絕入境了,重點是,我們剛剛才到約旦⋯⋯」我們哭笑不得的討論:原本不是我在擔心嗎?怎麼變成你們出狀況了?打電話給奧地利大使館,對方也說沒有辦法幫忙,只建議他們趁國境關閉之前趕快回來,原本計劃五天四夜的約旦行,硬生生被砍成半天。花錢事小,能夠回來就好,11號以色列將名單再擴充,禁止全球旅客入境,12號正式生效。

  鋪天蓋地而來的「corona」:在疫情大肆傳播前,先是種族歧視打到我的生活裡

  早在政府採取行動之前,這股面對疫情的恐懼早已經在社會中蔓延。Tel Aviv是最國際化的大都市,說英語可以通,這半年也因為外國人的身份接受過無數的好意,但疫情當前,人們的態度也像是政策一樣,劇烈變動地讓人措手不及。去書店想買書,店員看到我叫我等著一分鐘,才知道他是進倉庫拿絲巾,圍上鼻子,在不到30秒之間回答完我的問題匆匆離去。在Ramallah遇到賣絲巾的店員用戲謔的語氣講著corona混合阿拉伯語,我就苦笑地打斷他們「我們在以色列很久了,不用擔心」,結果他一臉尷尬,用一副「你在說什麼,我聽不懂的臉」回我,想講又不敢承認,裝傻的態度真的讓我在心裡翻了無數個白眼。在耶路撒冷遇到一群貌似高中生,其中一個女生經過我們突然尖叫,我還沒會意過來,直到聽到同行的朋友「噓」聲我才了解發生什麼事。或是在檢查哨的車上,士兵檢查完我的護照之後,才剛經過我的座位,就用正常的音量和我朋友說「我同事怕他們被傳染corona」⋯⋯

26012

  (疫情席捲全球,擔心的除了疫情本身,還有隨之而來的不友善。圖片來源:unsplash)



  二月底第二次造訪巴勒斯坦的最大城市,Ramallah(譯作瑞姆馬拉)。上次來訪的時候,外國人本來不多,當地人總是會用很稀奇的眼光盯著我們看,或是熱情地上前跟我們打招呼,甚至一位小哥在二樓的窗戶上,我們往前走,小哥的臉也由左轉到右,現在想到這個畫面還是覺得挺可愛。但這次再訪,每天聽到至少10次以上的「corona」,白天我還可以開開玩笑,聽到「welcome, corona」的時候,一樣用開玩笑的語氣朝著揚長而去的車子喊「thank YOU!」但周而復始、周而復始、周而復始,所有的莫名其妙、生氣、委屈漸漸累積到一個臨界值。有個男人站在路邊朝我們喊了「corona!corona!」我一邊走,一邊朝空中,送出人生中的第一計中指。同行的朋友看到,很緊張的問我「你剛剛做了什麼?」我實在按奈不住抱怨:「我長這樣,但不代表我是病毒。」事後和當地的朋友提及,他也略顯無奈,「我代替他們向你道歉,希望你們還是能享受在這裡的幾天。」

  時間快轉到三月,荷蘭室友和他同事一起到Hebron出差,也被當地人喊corona,因為疫情擴散到歐洲,「歐洲面孔」也成為被調侃的對象,聽他一邊傻眼一邊抱怨,我們都笑出來,我伸出我的手跟他握了一握,裝成前輩一樣的語氣說:「歡迎來到被歧視的世界。」然後我們都笑出來。其實我們都理解無所適從的恐懼,在巴勒斯坦,馬路走一走就突然變成石頭路,基礎建設不是那麼充足,疫情如果在當地快速擴散,很難想像當地的醫療體系可以撐多久,從二月到三月,不論以色列或是巴勒斯坦,當地人的心態都從嘲諷變得緊張。

  疫情當前,恐懼讓很多社會連結變得脆弱,面對這些不友善的對待,生氣沒有用,解釋自己從哪裡來的也沒有用。力求政治正確的人,或是力求崇高人格特質的人可以登高一呼,「要調整自己的心態!理解對方的恐懼!提升自己的素質!」但真正成為被注目的對象之後,我有了更理不清卻又更實際的體悟,種族歧視跟恐懼,更多時候兩者像是交織在一起,如果同理他人的前提是委屈自己,那這樣的同理心可以維持多久?又或者,在什麼樣的前提下,同理是促進世界和平的大氣表現,什麼時候卻又是對於惡意的縱容呢?這些問題,對我來說,是比登高一呼「同理!同理!同理!」,更想努力搞清楚的命題。

  註一:在禁止不分國籍的旅客入境之前,台灣有被點名,列為「如果有發燒等前兆,則需要自主隔離14天。」但前兩週若曾入境台灣,未被列入禁止入境以色列的名單上。






  Facebook Twitter Line

▲BACK

◆ 發行單位 /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
◆ 榮譽發行人/ 周景揚校長
◆ 發 行 人/ 周錦宏院長
◆ 編輯顧問 / 王俐容老師、王保鍵老師、江俊龍老師、周錦宏老師、
姜貞吟老師、孫    煒老師、 陳秀琪老師、陳定銘老師、
張翰璧老師、黃菊芳老師、劉小蘭老師、蔡芬芳老師、
鄭曉峯老師、賴守誠老師、鍾國允老師、羅肇錦老師。
(依姓氏筆畫排序)
◆ 主   編/ 周錦宏院長
◆ 執行編輯 / 陳秀琪系主任、黃菊芳老師、邱一帆老師
◆ 編 輯 群/ 涂政強、梁萩香、彭淑姿、陳昀楨、彭賢明、
賴音如、賴亞華、羅雅鈴 (依姓氏筆畫排序)
◆ 刊頭攝影 / 廖千慧
◆ 網頁製作 / 李岳哲
◆ 連絡電話 / 03-4227151#33050